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三伏天养生,从这几个方面开始!

2024-06-02 14:10 来源:网络 点击:

三伏天养生,从这几个方面开始!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一般持续30-40天。其实,这个时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那么,我们要如何养生?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今天,我们就邀请专家来聊聊关于三伏养生的相关内容。

为什么三伏天要注重养生?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随自然界变化的“六气”,但当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正气下降时,正常的六气就会变为六邪侵害人体,导致疾病发生。所以,伏天过不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很大。三伏养生避病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

三伏天应如何养生?

1.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是战胜疾病的法宝。心情紧张、过度思虑和压力过大,都可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精微,造成水湿内停,引发一系列疾病。

2.运动

常言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就应该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之内为宜。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不可运动量过大,以防大汗后气随汗脱。选择运动项目时,夏天不提倡进行剧烈的户外运动,比如爬山、跑步、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十滴水、安宫牛黄丸等。

3.注意饮食调护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后、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所以不可过食肥甘厚腻以及滋补之物,否则会影响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可以选择绿豆、薏米、蔬菜、瓜果等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之品。另外,还要避免大量饮酒,过量饮酒,否则会助湿生热,湿热内停,滋腻碍胃,脾胃运化不及,又可造成水湿的停留。

4.湿气重怎么预防

夏季暑湿之气较重,应注意清热解暑祛湿,防患于未然。可以早晨喝一杯蜂蜜水,中午炒菜可吃些炒山药、百合,凉拌银耳等,晚上可食用刀豆、白扁豆与白米煮粥,或赤小豆、粳米、白砂糖适量煮粥。绿豆粥也可食用。总之,一日三餐,不要忘记祛湿。

什么是“冬病夏治”,怎么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有内服、外治两大类。内服药物指的是汤药、中成药,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人群会组方,部分人用膏方效果也不错。外用疗法有针刺、艾灸、三伏贴,也就是穴位贴敷或者局部贴敷,还有穴位注射、埋线、泡洗、熏洗、推拿、按摩等一系列的方法。

——来源:吉林旅游广播《金牌医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