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奇闻 > 正文

​一、草根出身的明朝大将

2024-08-15 02:15 来源:网络 点击:

一、草根出身的明朝大将

中国历史上,每逢乱世都是盛产英雄的时代,同样,元末明初也是群雄并起的时期,这个时代的最终胜利者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手下的团队,在他的主力团队中,有一个核心干将就是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

常遇春一、草根出身的明朝大将这位为明朝开过立下不世之功的开国元勋,既不是什么名门之后,也没有什么武学根基,而是彻头彻尾的草根英雄。

常遇春与朱元璋的出身几乎是半斤八两,他也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时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皮包骨头,饶是如此,身材羸弱的常遇春还是常常顶着烈日到田间耕种,渐渐地,他看到了官吏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对这种底层生活产生了厌倦,决心出门闯荡。

不过刚刚出门的常遇春并无一技之长,生活十分艰辛。

他深知只有自保才能活下去,于是产生了学武的念头。

他把打零工挣来的钱都用来拜师学武,巧的是他确实天赋秉异,武学知识一点即通,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武林小白成长为精通骑射的武林高手。

但是元末明初,精通武艺的常遇春没有施展才能之处,他难以忍受饥饿的折磨,落草为寇,投奔了一个叫刘聚的盗贼。

他本以为跟随刘聚能像汉高祖一样建功立业,但常遇春发现,刘聚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只想欺凌弱小,每次帮刘聚抢劫完后,看着受害者惊惧的眼神,常遇春心中不忍,他慢慢厌恶了这种鸡鸣狗盗的生活。

再来说说朱元璋,他此时正在郭子兴的麾下。

不过郭子兴生性多疑,对骁勇善战的朱元璋心生间隙。

反观朱元璋,倒是一直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郭子兴心怀感激,多次为他冲锋陷阵。

凭借出众的能力,忠诚的品性,朱元璋名声越来越大。

他军纪严明,明令禁止军队滋扰百姓,此事流传颇广,也无意传入了常遇春的耳中。

陈友谅常遇春化妆成一个百姓,跟随朱元璋的队伍,观察他的所做作为。

这一比不要紧,他发现朱元璋敢作敢为,体恤爱民,反观刘聚,就是势利小人。

朱元璋才是自己一直要找的那个人,于是他果断投奔到朱元璋帐下。

常遇春作战势如破竹,勇猛异常,在采石矶战役中他彻底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至正十九年,常遇春攻取了衢州城,这是他为朱元璋立下的第一件大功。

常遇春并非有勇无谋的将领,接管了衢州城之后,他又发挥了自己出色的政治能力,比如设置了帅府和枢密分院判官等高级职能机构,代替元朝的行政机构,这就彻底清除了元朝在衢州的势力。

另一场大战是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上与朱元璋展开决战。

这一仗,朱元璋以人数20万兵力对决陈友谅的60万大军,实力悬殊。

最后依靠常遇春的火攻,最终扭转局势,为朱元璋彻底铲除了统一路上的最大阻力。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常遇春被拜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北伐,追击元顺帝,以北取中原。

此次出征,他们战果辉煌,先后攻下了山东、河南、河北各郡,进入元大都,另外还拿下了保定、河间和真定。

这是幽云十六州离开中原430年后,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里。

然而悲剧也在悄悄上演,大胜之后,常遇春还师,行至柳河川的时候,突然病逝,年仅40岁。

他从军十五年,百战百胜,眼看天下将定,却没能看到天平盛世就撒手人寰,实属人间悲剧。

朱元璋听闻之后大为震惊,将常遇春埋葬在钟山之下,追封为开平王。

常遇春的两个孩子被封为国公,可谓满门尊荣。

二、常遇春之死陈友谅与朱元璋鄱阳湖大战常遇春在不惑之年突然暴疾而亡,引来民间议论纷纷,流传着多种说法,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过劳死。

作为一名常胜将军,常遇春耗费的精力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他整日忙于军务,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大大透支,精神长期处于高压之下,容易引发猝死。

再加上打仗期间饮食不规律不健康,住宿条件差,作战将士身上有外伤也是常见之事,综合下来都对常遇春身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洪武二年(1369)七月七日,天气酷暑难当,当天常遇春行军途中感到全身疼痛,他下马脱下了身上沉重的铠甲,准备休息后再继续前行。

但是这一脱,身体愈发疼痛难忍,军医诊断为卸甲风。

病情迅速恶化,连带以往的箭疮发作,血流不止。

当天傍晚时分,常遇春就离世了,是猝死的典型症状。

第二种说法是癫痫病导致病变,常遇春有个凶悍的老婆,始终不敢公开纳妾。

朱元璋赏赐了常遇春两个宫女,他也忌惮老婆不敢得手。

朱元璋得知后,杀死了常遇春的老婆,这件事让常遇春目瞪口呆,从此患上了癫痫病。

民间传说,常遇春的突然病死与其癫痫病有关。

第三是报应说法,在中国战争史上有着杀降不祥的说法,但是常遇春在与陈友谅的大战中,曾经活埋了三千多人,连徐达也没能阻止。

常遇春从苏北进入山东,包围了鲁中重镇潍县,当地将士拼死抵抗,常遇春也下达了屠城的命令,百姓说他遭到了天谴。

尽管常遇春的屠城之举有着背后隐情,比如担心士卒诈降,防范夜长梦多;某些城池久攻不下,为了泄愤等,但在百姓眼中,一个向百姓伸出屠刀的武将,就是无法获得极高的声誉,壮年暴毙实属报应。

综合以上三种说法,过劳死比较靠谱,癫痫病和报应说,有很大是猜测的成分。

三、常遇春的民族常遇春到底是哪个族的?这个问题也有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回族,是从中亚迁来的穆斯林后裔。

然而常遇春的后裔,只有一些人信仰伊斯兰教,更多的人并不信仰,与汉族人的生活并没有区别。

所以,常遇春是回族,这个结论不太站得住脚。

第二、在明朝史学家编著的《明史》中,也没有关于常遇春是回族的记载。

第三,常遇春的丧葬仪式没有穆斯林风俗。

回族不用棺椁,反对厚葬,要求速葬,简葬,停尸不可超过三天,毫无贫富贵贱、大小之区分,一律平等。

而常遇春的丧葬风格完全不符合回族穆斯林习俗,墓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

以朱元璋的作风,如果知道常遇春是回族穆斯林,一定会尊重回族丧葬习俗,对不?常遇春墓地有人替常遇春的英年早逝而惋惜,但或许这也不是一件坏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疑心颇重,性格暴虐,功高盖世的常遇春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将面临和韩信一样的结局。

毕竟朱元璋不是宽宏大度的宋太祖,做不到杯酒释兵权,这样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对不?参考资料常遇春兵团:明朝第一猛将,戎马一生战无不胜 出处:《中华传奇》 2018年 第33期 作者:佚名常遇春家族与蓝玉党案 出处:《回族研究》 2001年 第1期 作者:马明达论常遇春的信仰与族属问题 出处:《唐都学刊》 2009年 第3期 作者:问永宁关于常遇春之母的传说释疑 出处:《民间文化论坛》 1995年 第1期 作者:范金荣忘怀天地鉴孤忠——常遇春题刻赏析 出处:《南方文物》 2015年 第4期 作者:黄勇